【名称】第一套人民币贰佰圆割稻
【类别】人民币单张
【发行时间】1949月10日20日
【停用时间】1955年5月10日
【面值】200元
【票面尺寸】 133x70 mm
【字冠、号码】三字冠、七号码
【图案及颜色】正面左侧农民割稻图主蓝色 背面花符主蓝灰色
【印刷工艺】凹凸印各一色
【印刷单位】第三印制局
【发行单位】中国人民银行
【简介】
第一套人民币二百元收割市场价格:10000元
藏品特点
1、无水印。
2、无底纹。
3、暗记:正面左上角有“中”;正面年号上方花饰中有“中”;正面右上角有“行”;正面右下角左右两端各有一“山”;背面佰字中有“工”;背面圆字右上角“中”;背面右下角花卷上有“山”。
4、颜色有深与浅差异。
【收藏价值】
1949年10月20日,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,第一套人民币中的200元割稻纸币应运而生,至1955年5月10日停用,其流通时间虽仅5年多,但这段历史时期对于中国货币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。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货币流通需求,这枚纸币的流通周期虽短,却也体现了当时货币政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。
这枚200元割稻纸币的面值在现代看来可能显得较大,但在当时,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,这一面值相对适中,与现今最大面值100元人民币相比,其面值确实更大。在
第一套人民币中,200元面值并不算高,但其设计和发行反映了当时经济环境和货币需求。
纸币的票面尺寸为133×70毫米,相较于现代100元人民币的尺寸,确实更小巧。这一尺寸设计,或许与当时的印刷技术和携带便利性考虑有关。这枚纸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,印刷工作则由第三印制局负责,体现了新中国初期金融体系的逐步建立和货币发行的严谨性。